第一次請假沒去,所以從(二)開始。
我對於新的及陌生的團體,很容易會有焦慮與不適的反應,今天也是~
特別是上個月我請假沒到,很多成員我都不認識,但我仍習慣戴著笑臉與外界接觸(融合完形的自我覺察),所以,如果我不說、我不反應、我花力氣鎮壓我的情緒,就很少人會看得出我的緊張不安,不知道這算是好還是壞,唉~
值得安慰的是,我現在已經比較願意多說一些感覺,而不是習慣壓抑或否認那些讓我不舒服的情緒,我想,這些情緒一定再跟我說些什麼,我還沒辦法一開始就聽得見,要練習慢慢聽見。
在活動的練習中,有一度被碰觸到心底的聲音,我其實很想順著那道溫柔的聲音往下敘說自己,
但,我還是覺得不是很安全,我還沒準備好那麼快坦露太多的自己,我想保護我自己,所以我偷偷回到表層的話題,幸運地沒被抓住~哈,這就是心機的小聰明!暫時讓我脫離難受,卻也阻礙我的成長。
然而,在一個陌生度太高的團體中,我不後悔這麼做,我也知道自己為何下意識地換話題,這就夠了!
有些生命中的議題不輕鬆,所以我們常常選擇忽略、否定、不想去深入碰觸那道傷口,但是,不去承認或否定心裡有傷,不代表傷口就不存在。可是,要去正視它,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!所以在描述的過程,我們七彎八拐,九轉十迂迴,就是不想直搗黃龍去面對自己,但,其實,看清楚了,就會知道,方向永遠不變,我們都在說......你瞧瞧,那條曾坍方的路,還沒修補好呢!
老師說~生命中曾經歷過這些挫折的諮商師,很容易同理或理解有類似傷口的人,但也容易界限不清。因為不知道這是「我」還存在的傷口,還是我看到的真的是你的傷口!以前總被告誡要小心,可是今天有個不同的說法,以前曾經也有人提醒過,「錯了又如何?」對方會自動修正成他認為對的方向就好啊~沒有什麼是錯的,只需要與對方進行「核對」就好!
今天和我的夥伴的練習,感覺到我們有類似的生命議題,這對我的影響在於我給他的回應,也反映了我自己不想碰觸自己的一個議題:「害怕犯錯」。畢竟,對於從小被嚇到大的我來說,犯錯是一件會毀天滅地的事情,會被責備、會被處罰、會被認為自己是不好的、會被認為自己是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......
偏偏我又不認同「不能犯錯」這件事。
於是,我不喜歡談論「犯錯」這件事,畢竟這帶給我冰與火的雙重考驗!我既恐懼犯錯,又不屑於「錯」這個字所象徵的背後意義,
那讓我得去面對自己最深層的恐懼與憤怒,對於哪些打著「你犯錯」,然後無情地傷害你的人,我深深地厭惡卻也受傷。
離開了活動場地,離開了同行一段路的夥伴後,我心底的感覺慢慢地浮上來!!!
我要搬出去住~~我真的想搬出去住~~我需要一個可以自在呼吸、可以包容我或我自己包容自己的空間!
有一天姐問我,為什麼都喜歡買大包包?
很簡單的問句,我倒是很認真的想了下,也有一個很偉大的答案:我需要擁有「很大~很大~~的空間」。
而大包包是我能掌握自己可以擁有、充分擁有的空間,所以我很喜歡大包包。
因為,我非常渴望有自己的空間,一個不被評價、不被打擾、不被要求的空間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