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很早以前,我很喜歡的那個他,在分別時曾經開玩笑地跟我說,

無事不要不登三寶殿,沒事的時候多找他聊天,有事別找他!

 

說起來,他很瞭解以前的我。知道他的瞭解,所以我很喜歡他。

 

為什麼又重提往事呢?

因為,我發現身邊一些朋友或個案的人際互動會出現壓力,

也是源自於這類的互動模式-沒事不打擾、有事才不好意思地相找。

於是,光要找對方這件事,就預先形成一種焦慮,

找到了對方後,要傾訴積壓已久的情緒,也會有些擔心對方感到壓力,

而對方若真的感到壓力,互動的頻率就會跟著降低,

然後真的就成了「無事不登三寶殿」的壓力互動循環模式。

 

人際關係至此,就不再是一種輕鬆自在的狀態,而是形成一種表面上的「利用」關係-

需要你才會想到找你、不需要你就不理你!

可是在心思的底層,可能是-

我找你怕會打擾你的生活、我真的有困難的時候只會勉強打擾你一次!

這,已經不是自然的朋友關係!

 

我們可能常讓自己活在自我限制的想法中,預先設想一堆擔心、害怕、萬一、不小心......,

其實,這些想法都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,因為給了自己合理化的理由,

這樣就可以免於"擔心、害怕"自己"萬一"找了朋友後,朋友若真的沒空或不熱絡,

自己就會感到失落、難受、被遺棄...等的負面的情緒或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。

 

只是,想像不見得會成為真實,但若把想像當成真實的時候,人就會照著「想像的劇本」演,

去找到符合自己劇本走的演員來合演這一場人生大戲。

這讓我聯想到聖者天使神諭卡裡面,有一張「跳脫劇情」就是提醒我們,不要被自我的想像所蒙蔽!

 

這就回歸到跳脫出劍八的終極課題:不要抱持期待,就不會受傷害!

學習去接受每一個當下的"如是",就只是"如是"。那些負向的情緒,往往只是我們連結了過往的回憶所做的負向詮釋而得來的感受。

 

因此,睜開眼讓自己看清楚週遭,是重要的第一步;

學著讓自己不做任何期待或預想而只是去經驗,是第二步;

若有負向的情緒感受出現時,讓自己往內在去探索而療癒、照顧自己,是第三步。

 

惟有真正看清楚了,才能判斷需不需要去害怕有危險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rog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